查看原文
其他

花钱买快乐?你会“冲动”或“强迫”消费吗?

与心同在 通心粉家园 2023-01-14

关注公众号,查看分类心理科普

更多问题可后台留言或站内搜索

最近几年,时常会有舆论宣传一种“花钱买快乐”的消费观。

在这种消费观念的影响下,我们很容易养成 冲动消费 或 强迫型消费 的行为模式。

“花钱买快乐”真的合理吗?

什么是冲动消费?

冲动消费是指顾客在外界因素促发下所进行的事先没有计划或无意识的购买行为。它经常外界因素促发下出乎意料地发生,事前无意识、无计划。

这些“外界诱因”是什么呢?可能是某个正在降价促销的商品,让我们产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感觉;或是逛街时突然遇到自己心仪的商品,心想“或许这就是缘分吧”。

有时,人们的冲动消费依然在预算范围内,并不会给我们带来过多消极影响。然而,有时冲动消费会让我们付出高昂的代价,对我们的经济状况造成严重破坏。

 冲动消费的表现:

 1. 开支超出原本的计划

 2. 进入经常引发冲动消费的商店

 3. 购买商品后会获得即时满足感

 4. 但事后经常会对购买行为感到后悔

什么是强迫型消费?

强迫型消费则是一种反复的、经常超出预期的购物行为。强迫性消费常常被当做改善情绪、改善自我形象、获得社会支持和消极情绪的宣泄通道。

强迫型消费的人对购物行为有着强迫性需求,而他们所购买的物品本身大多并不需要。

强迫型消费的人经常对他们的购买行为感到羞耻、内疚和悔恨。由于开销过多,他们也很容易出现经济问题、法律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

 强迫型消费的表现:

 1. 支付能力不够时也想购买

 2. 不进行购物时会感觉不安

 3. 大量购买自己不会使用的物品

 4. 通过购物来缓解情绪困扰

总之,冲动消费往往源于一时的诱惑,而强迫型消费则往往出于缓解痛苦情绪的需要。

我们

为什么会产生“冲动”或“强迫型”消费呢?


虚幻的控制感

购物,有时会成为人们获取“控制感”的一种方式。

例如,许多人通过讨价还价,认为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超值优惠”,从而产生了对环境的控制感,可能会因此而购买自身本不需要的物品。还有许多人有收集物品的习惯,甚至必须将一个系列收集完整,自己才会感到满意。

这时,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是我在其他领域受挫了吗?以至于需要通过金钱资源来换取控制感?

失控的冲动

产生冲动,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现象。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产生猝不及防的、强烈的冲动,进而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

冲动与人们自身的气质特征、性格特征有关,也与年龄有关。大多数人在童年时期控制自己的冲动,会比成年后更加容易。而对于购物狂们而言,购买东西的冲动往往是很难抗拒的。

保持自我形象

也有一部分人,消费的背后,是在寻求社会支持与认可。一方面,他们购物是为了保持自我形象,从而获得他人的认可;另一方面,他人试图通过购物,来“购买”感情或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马斯洛早在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出了人们对归属和爱的需要,一部分人正是期望通过消费,来换取自己对归属和爱的需求。

所以,“花钱”虽然可能买到短期的“快乐”,但倘若我们消费的心理机制本身存在问题,那么,可能我们的不良消费行为会不断循环,依然不能帮我们买到“真正的快乐”。

如何

打破不良消费习惯的恶性循环呢?


1

直面自身的问题

想要解决不良消费习惯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直面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每月给自己制定一个消费预算,并定期对其进行追踪:看看自己每月开销有多少,又分别花费在了哪里。在检查账单时,我们更容易发现自己消费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哪些方面的开销过多,又发生了多少次冲动消费的行为。

2

管理购物行为

如果我们经常冲动消费,不妨先将挑选好的商品加入购物车或记录下来,间隔几天之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几天后我们或许会发现,许多商品其实自己并不需要,或不是真正的适合自己。

我们也可以在购物时,邀请理性消费的朋友一起,他们会对我们起到监督作用,提醒我们开销不要超过预算等。

3

培养健康的爱好

当我们感到无聊时,更有可能会产生冲动消费或强迫型消费。因此,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更多健康的兴趣爱好,让我们的生活被更多有意义的活动填满。

除了购物之外,我们还可以培养更多健康的爱好,如阅读、绘画、声乐、做志愿者等休闲活动。

4

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消费背后的潜在情绪与心理机制也不尽相同。如果必要,我们也可以向专业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寻求帮助。

比如,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 (CBT),识别我们消费行为背后的想法与情绪,然后用更加积极健康的想法,代替原本的消极想法。


下面是零售专家王佳茜

在TED发表的关于

“购物”的演讲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参考文献)

[1] Brook JS, Zhang C, Brook DW, Leukefeld CG. Compulsive buying: Earlier illicit drug use, impulse buying, depression, and adult ADHD symptoms. Psychiatry Res. 2015, 228(3): 312-7.

[2] Wang S, Liu Y, Du Y, Wang X. Effe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consumers' impulse buying: The moderating role of moderate thinking.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1, 18(21): 11116.


往期文章推荐

PTSD | 什么是真正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出门总担心门没锁,我是患强迫症了吗?

祈愿奇迹,珍惜当下

随波逐流是安逸的,但你会这么做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